同德县民族特色的高原小城镇初具规模
为了增强小城镇的聚集辐射能力,发挥其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作用,近年来,在民族特色的高原小城镇建设中,同德县把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城镇环境,提高城镇品位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经济发展状况,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弥补城镇基础设施的历史欠帐,相继建成了一大批路网、给排水、供暖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镇公用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为打造民族特色的高原小城镇建设奠定了基础。一是创建生态园林城镇,抓好城镇绿化建设。采取拆房建绿、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沿路造绿等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公园游园绿化、道路景观绿化、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绿化、河道水体绿化、城镇新区绿化、绿化养护等六大绿化工程。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资金1200万元,拆除各类房屋1.9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190万棵,营造绿化面积75公顷。二是突出旧城改造,抓好中心城区建设。突出县城新区、乡镇片区等重点区域,大力推进旧城改造。截止目前,全县拆迁面积1.2万平方米;建设居民楼房270间5600平方米,开发住宅小区5个,开发面积39110平方米,开发住宅436套。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认真组织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按照“定居集中化、住宅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社区化”的要求,五年累计完成投资5167万元,建成了水、电、路、广播电视、环卫等配套设施齐全的五个移民社区,新建住房600幢3.6万平方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配套建设的二层以上住宅也在一些乡镇迅速兴起,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基本实现了“净化、亮化、绿化、畅化”为主题的高原民族城镇。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路网功能。以打通断头路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道路网络,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城镇交通主干道。截止目前,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5亿元,着力建设了以干线公路改建、行政村道路硬化、农村便民桥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道路建设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内联5个乡镇,外通周边州、县,总里程达1325.96公里,公路密度达0.25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三级油路146.06公里,占总里程的11%;四级油路77. 9公里,占总里程的6%;四级砂路912. 5公里,占总里程的68.8%;村道硬化189. 5公里,占总里程的14.3%。通村联社、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主骨架已经形成。四是着力抓好城镇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县城、乡镇、社区(村)三级联动,对城镇环境进行全方位治理。大力整治县城和公路沿线环境,清理垃圾7.2万吨,拆除私搭乱建6处,绿化空闲地3处。完成排水管道5.54公里,道路罩面11.1公里,给水管道27.9公里,供热管道1.2公里,人行道40000平方米,防洪渠0.53公里。狠抓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在建立健全环卫机构和环卫队伍,制定了路面保洁、社区垃圾清运、环卫设施布置方案的基础上,采取集中时间清理垃圾、“露头丑”、店外经营,补植行道树,建设、维护绿化带等改善了城镇街道脏乱差现象。五是以精品工程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高原特色城镇形象。为建设具有时代特点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高原小城镇,同德县坚持以人为本和与地方经济相匹配的原则,引导城镇从实际出发建造精品,美化家园。对县乡镇街道现有建筑房屋及办公用房进行全方位的穿衣戴帽的同时,先后建成了长平公园、金安小区、利民小区、住宅小区等一大批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精品项目,大大改变了城镇环境,提升了城镇品位。从根本上解决了同德县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使县城的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增加城镇建设的投入,2009年,同德县再次计划投资11039万元,实施以中心广场、县政府综合办公楼、商业步行街、农贸市场、县城宗日路等一大批特色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795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展现给人民群众的将会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原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