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县多措并举 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
2019年以来,同德县多举措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到更为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一是制定政策措施,完善医疗组织架构。我县高度重视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结合实际,制定了《县域综合医改暨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县医改和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管理职责,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为医共体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县级公立医院加大了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和医疗制度的改革,两所县级公立医院已制定了现代医院管理章程,一家民营医院正在进一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县公立医院开展了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实施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将均次费用和医疗费用增幅以及药占比等纳入了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全面落实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严格按照县机构改革要求,将我县五乡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疾控中心及省牧场医院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全额拨款;县人民医院和县藏医院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差额补贴,通过机构改革已建立了“公益一类保障与公益二类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全面落实药品零差价销售政府补助制度。2018年县人民医院药品零差价政府补助87万元,各乡镇卫生院28.1万元。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省级补助资金222万元,州级112万元;发展远程医疗协作。大力发展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推进“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县人民医院和6所乡镇卫生院远程会诊系统已通过验收并全面运行。二是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同德县人民医院和县藏医院为主体,分别与5乡镇6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组建医共体。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医共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服务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县乡村一体化新型管理模式。通过对口帮扶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与水平,组建跨区域、高层次、优势互补的医共体合作关系,向乡镇卫生院选派2-3名以上主治医师以上医务人员组建团队和专家团队,开展长期性的对口支援工作,带动和提升我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支持有能力的卫生院建立医学影像、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中心等,推动县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我县现有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1个,医生101名,在全县5个乡镇全面实施。截至目前,签约常住人口42406人、重点人群17843人,重点人群签约91%以上,履约率高于90%。根据实际服务能力,提供上门访视、家庭出诊、康复指导、电话咨询等服务,使签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三是推行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推行基本药物和医用耗材统一采购及配送制度,全面实行药品、医用耗材零加成销售,实现县乡村药品价格基本统一。截止目前,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省级药品采购平台采购药品499万余元,实际配送到位486万余元,配送率达97%,实际入库金额为391万余元,入库率为80%,满足了全县群众用药需求。落实了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方案,县级公立医院已建立了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分级应对体系和清单制度,切实强化了短缺药品的及时供应。四是创新工作思路,深化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目前,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均建立了藏医馆、老年病房,切实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专科建设,各级医疗机构不断坚持高起点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和技术创新,推动我县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在县医院创建了创伤骨科,目前,正在申报创建儿科、普外科、妇产科、急救等专科;县藏医院创建了“尼森科”,现正在申请创建肝胆科、药浴科等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