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同德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重大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厚植绿色本底,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和生态优势转化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奋力描绘生态同德“绿色画卷”。2023年,同德县成功创建了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握紧“保护之笔”,筑牢绿色发展之基。始终坚持把“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牢记在心,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从严控制生态红线内开发建设活动,生态保护红线占县域面积比例达37%。建立全域无垃圾长效整治机制,实行城乡环卫设施和环卫市场一体化运行模式,建成生活垃圾低温热解处理站18座,并充分发挥群众和市场经营主体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党员带头示范并动员组织各级机关干部职工,各村(社区)干部、志愿者每周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148名各级林草长和112名河湖长全面下沉、积极履责,形成了常态化网格化管理体系。积极申报同德县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栖息地调查评估项目,积极开展“爱鸟周”“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日”等宣传活动,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凤头鸊䴘、蓑羽鹤等国家保护动物种群频频出现。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2023年共开展动态巡查62次,依法打击处罚违法行为15起。
握紧“发展之笔”,书写生态经济新篇。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聚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做优做强生态农牧业特色品牌,扶持发展各类经济合作组织120余家,完成有机认证草原455.15万亩,牦牛21.2万头,羊35.23万只。积极融入全省生态旅游发展大局,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巴沟乡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尕日干河景区建设等投资1.3亿元的文旅项目稳步落地。成功将石藏丹霞景区、尕日干景区申报为3A级景区,2023年全县旅游人数达80.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84亿元,生态旅游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转变,总投资近48亿元的国能集团同德120万千瓦清洁供暖配套电源项目分期实施,一期5万千瓦光伏成功并网发电,二期10万千瓦飞地共和塔拉滩,县域7个供热片区及乡镇清洁供暖改造项目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行并实行“精准智慧供暖”,年减少燃煤量约2.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0.02万吨和二氧化碳6.55万吨排放,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5%,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握紧“修复之笔”,描绘生态治理蓝图。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示范县建设,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稳步推进阿尼玛卿山脉水源涵养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2023年封山育林45万亩、乔木造林2万亩、灌木造林1万亩、退化草地改良60万亩、人工种草26.05万亩,退化草地补播2万亩、鼠害防治60万亩、毒害草改良2万亩。全面推进巴曲河(二期)工程,河流沿岸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实施尕干水库及配套灌溉工程和团结渠节水灌溉现代化改造工程,26个村9.65万亩农田和林地灌溉得到有效改善,巴曲河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县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达标率100%。围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划定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受保护区面积270平方公里,尕干水库水源地保护区获省政府批复,划定保护区面积6.3平方公里。加快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成退出类小水电7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