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同德】让群众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民警介绍义警队 郭佳 摄
调解现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同德县公安局提供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郭佳
行走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的街头,随处可见闪烁的警灯、巡逻的交警;乡村巷道,臂戴红袖标、身穿黄马甲的“宗日义警”穿梭其中,群众哪里有需求,警务就延伸到哪里。
“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公安局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5月30日,同德县公安局副局长扎西热旦对记者说。
近年来,同德县公安局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目标,以推动“深化平安建设落实年”各项举措走深走实为抓手,不断提升同德公安战斗力,奋力开创平安同德建设新局面。
警务助理:村庄平安的“守望者”
在维护基层治安秩序体系里,有一群人负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他们守护着乡村安宁,像管家一样管理着群众“家务事”,他们是警务助理,每天走进田间地头,走到群众需要的地方。
“这次的处理结果你还满意吗?”
“非常满意,给你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近日,在同德县巴沟乡直德村,村民夏某与叶某因田边地界发生争议,双方僵持不下。在了解到争议的原因后,巴沟派出所民警、辅警及警务助理当智组织现场调解,从多个角度对双方当事人做思想工作,经过释法说理。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调解矛盾纠纷只是警务助理工作的一个方面,流动人口登记、安全隐患排查、治安巡逻……桩桩件件琐事都有警务助理的身影。“我是村警、警务助理、治安委员,同时,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直德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当智告诉记者。直德村治安状况比较好,偶尔发生的邻里纠纷在同德县公安局巴沟派出所民警指导下都能及时化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
巴沟派出所所长贡求久买对警务助理的工作非常认可,“我们辖区有3名警务助理,在他们的协助下,辖区发案率下降了,常见的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就化解了,减少了警情的发生,加上他们在村内外巡逻,社会治安管控效果明显。在信息采集方面,警务助理采集来的信息非常鲜活,让派出所掌握了最新的辖区人员信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同德县公安局将社区警务全面融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积极推进民警进社区“两委”任职,村警兼任警务助理、治安委员的工作模式,着力打造“网格化警务工作模式”,在同德县范围内制度化、长效化推进“一村(格)一警务助理”工作,全县11个社区配备11名民警担任副主任,73名警务助理扎根73个行政村,做到村警兼任警务助理、治安委员100%全覆盖。
“宗日义警”:
来自群众服务群众
臂戴红袖标、身穿黄马甲、队形整齐划一……在同德县能经常见到这样一支义警队,他们穿梭在同德县的大街小巷。
这支义警队伍有队员118人,由治保会、调委会、治安联防队、守楼护院队、综治维稳信息员、平安建设志愿者等构成,人员由村警、民兵应急分队、村社长、专职保安员、草管员、林管员、个体工商户、物业人员、环卫职工组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宗日义警”。他们统一配备黄马甲、红袖章,以群防群治力量助力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2023年12月,巴沟乡上尕毛其村华某与尕某发生邻里纠纷,义警队成员积极配合巴沟派出所民警调解此矛盾纠纷。今年3月,巴沟乡下才乃亥村村民扎某与多某因田地灌溉问题发生争吵,义警队成员积极协助当地派出所民警调息此矛盾。今年5月,河北乡虫草交易市场虫草买卖双方因价格问题发生纠纷,义警队成员积极协助民警调解此矛盾纠纷……
让群防群治力量成为警力资源的有效补充,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层基础建设注入活力、提供强大支撑,这是“宗日义警”成立的初衷,也是这支队伍正在发挥的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义警队成员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村社责任民警、辅警的指导下,警务助理协同处理当地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巡逻排查治安隐患,走访宣传法律法规。通过情与法的有力结合,义警队协同驻点民警、辅警调解群众纠纷,把矛盾化解在源头上,充分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枫桥经验”。
“‘宗日义警’来自群众服务群众。”同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队长陈晓生说。同德县公安局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通过实施警民共建,强化智慧应用,努力构建社会治安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矛盾调解室:
从“有结”变“有解”
“我店铺门口的牌子被人撞坏了,希望公安机关前来处理。”今年1月2日,同德县公安局尕巴松多派出所接到报案,民警随即赶往事发现场。经了解,原来酒吧门口的立式牌是一名男子在倒车时损坏的,现场无人员受伤。为化解矛盾纠纷,民警将两人请到尕巴松多派出所“有事好商量”调解室。
在调解室内,调解员多杰才旦和调解员赞智太批评了驾驶人在人行横道上驾车的违法行为,并告知其今后要遵守交通秩序。随后,就店铺立式牌被损坏一事展开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就赔偿一事达成共识。
用心、用情、用功、用力,这是尕巴松多派出所民警、辅警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通过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解民忧暖民心。多杰才旦说:“辖区内多发生草场纠纷、合同买卖纠纷、家庭婚姻矛盾纠纷及经济纠纷,自2022年6月成立至今,‘有事好商量’调解室已经调解了300余起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
说起调解室,尕巴松多派出所所长多杰加吾向记者介绍,调解室采用“1+2+N”的三级矛盾调解阵地(1即尕巴松多派出所“有事好商量”调解室,2即小王、索才社区警务室,N即赛康社区、牧场社区、北巴滩社区、各村社治保会和村警)进行调解,并将辖区各类矛盾纠纷划分为橙、黄、红,通过三色层级分类多元化调处,有针对性地通过相应类型层级进行精细精准调处,紧防纠纷矛盾激化升级,发挥主防警务优势。
来源:青海法治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