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智能机器人
您的位置: 首页 >本县聚焦>同德要闻>详细内容

同德县检察院“1+N”多元救助 照亮牧区困境家庭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24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人民检察院坚持聚焦牧区司法救助需求,采取“主动走访+多元联动+上门服务”形式,紧紧围绕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模式,建设“关爱共助”,以检察能动履职的“我管”激发社会的“多管”,有效凝聚社会力量,不仅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更充分彰显了检察机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

织密“救助雷达网”,第一时间感知群众疾苦

“牧民群众不了解司法救助,不懂得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是他们不懂,不代表我们就能放任不管。”同德县检察院负责司法救助工作的干警说。在办理一起交通肇事案时,检察干警通过“每案必查”机制翻阅大量卷宗,发现救助线索,立即联合驻村工作队深入唐谷镇青迈村。顶着凛冽风雪,干警们穿梭在牧区帐房间,一周内完成4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核查,与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民政部门实时共享数据,为后续精准救助打下坚实基础。探索出的“刑事办案同步筛查+牧区网格定期走访+部门数据动态对接”三重机制,让救助线索无处遗漏。

打造“上门服务圈”,让司法温度穿越雪山草原

“他们出不来,我们得走进去。不能因为地理的阻隔,让司法救助的‘最后一公里’成为难以跨越的鸿沟。”分管司法救助工作的副检察长说。在办理的某案件中,分管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冒雪驱车400公里,将听证会开到群众家门口,邀请律师、人大代表等组成听证团,在帐篷里完成证据核实与救助方案论证。藏族老阿妈握着检察官和救助人员的手说:“你们把法治的温度带进了大山里!”

构建“多元共助体”,奏响帮扶“大合唱”

“咱们不能发完救助金就甩手不管了,得拉着镇政府、妇联、关工委等单位一起使劲儿,让牧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政策的温暖。”分管司法救助的副检察长说。在某案件中,同德县检察院牵头,积极联系了关工委、教育局等8家单位,召开全县首次司法救助联席会议,并协调关工委发放未成年人专项救助金4万元,教育局落实8名学生“三包”政策,妇联、团县委、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合帮扶了价值1.2万元的物资,形成“资金+政策+服务”的多元救助格局。创新建立的“1+N”线索联查机制,就像搭起一座“救助立交桥”,让各项帮扶措施畅通无阻地抵达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中。

实施“阳光监督账”,确保每分钱用在刀刃上

“我们要想办法让受救助者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办理案件的检察干警说。在办理某案件中,要求每位救助对象签订藏汉双语的救助金使用承诺书,几十万元救助金全程接受村委会成员及“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确保专款用于未成年人教育、老人医疗等刚性需求,让救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建立“长效帮扶链”,变输血为造血

“救助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我们将持续关注被救助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会经常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方式持续跟踪帮扶效果”。同德县检察院负责司法救助工作的干警说。在某案件的回访中,办案人员发现被救助的其中一家庭孩子因家庭矛盾辍学在家,办案人员及时对相关矛盾进行了化解,并协调教育部门解决学籍问题,联合妇联开展“一对一”学业帮扶,最终帮助孩子重返校园,真正实现了从“一时救助”到“长效帮扶”的转变。

下一步,同德县人民检察院将继续深化多元化救助体系建设,把司法救助打造成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系统工程,让法治阳光照亮更多困难群众的前行之路。

来源:同德县人民检察院

责任编辑:曹继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