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援建情 共筑幸福梦
——江苏对口援建同德工作综述
自2010年7月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以来,盐城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开展对口援建工作部署,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推进对口援建工作,初步形成了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相结合,政府、企业、社会齐参与的格局,有力促进了同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
主动作为,积极架设友谊桥梁。近年来,同德县借助援建平台,每年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党政人才、村(社区)管理人才赴盐城市考察访问、短期进修,在助推各级干部开阔视野、扩宽眼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同时,有效地推进两地各部门各单位交流交往交融。每年我县选派1名县级干部和4名科级干部分别到江苏省盐城市挂职锻炼,接受新知识,开拓眼界。同时,盐城市先后派出60余位领导到同德开展调研援青工作,对接援青规划,商洽援青帮扶工作,柔性引进医疗专技人才开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传授经验,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每年引进了1名教育教学管理人才,邀请江苏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与我县400余名教师开展交流研讨、教学指导等活动,有力推动了我县民族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才引进规模和层次,开辟了引才育才新路径。期间,我县与大丰市结为友好县,大丰市草庙镇与我县唐谷镇结为友好乡镇,射阳县教育局、卫健局分别与我县教育局、卫健局结为友好单位。10年来,互派党政干部和专技人才62人(次)交流挂职锻炼,援受双方党政领导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社会各界之间互访考察超过1000余人(次)。在做好项目援助、智力援助、技术援助的同时,助推同德县教育卫生、企业界人士开阔视野、扩宽眼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有效地促进了同德县的人才队伍建设。
扎根同德,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十年来,援青干部积极适应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不畏艰险、克服高寒缺氧等一系列困难,视同德为家乡,积极为同德县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理思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修订同德县《项目支援对口帮扶规划(2011-2013)》《经济协作项目计划(2011-1013)》和《人才项目计划(2011-2013)》等规划;将未列入扶贫攻坚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民生项目选定为援建项目,积极参与协调全县各类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以及同德县农家乐、牧家乐家庭经营设施建设项目补助落实工作和农牧民技能培训、交流交往培训等任务的落实工作,为补齐全县发展短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发起成立“同德县爱心教育基金”,发动江苏同人置业有限公司、盐城万达华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捐款90万元,联系盐都区无党派人士联谊会向牧场良种繁殖场学校捐资3万元,联系盐城市统计系统向同德县统计局捐赠对口帮扶资金26万元,共争取后方社会各界援助资金409万元,为援受双方互动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聚焦民生,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十年来,江苏省对我县实施各类项目42项2.94亿元。特别是同德县尕干水库、同德县人民医院、县城净化水厂、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县城中心幼儿园、天然气利用、生态保护公共绿地、农牧民技能培训楼、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文化活动广场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如期建成交付使用,对同德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助推全面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11所村级幼儿园土暖建设工程的已投入使用、同德县三乡镇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的全部完工、特色种养业发展扶持项目补助资金的到位、农牧民技能培训、交流交往培训的开展、巴曲河便民小桥工程建设的完工,全县农村牧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年年攀升。盐都区政府和盐城健雄电气、江苏永宁实业等4家企业,注资240万元扶持同德县“党政军企”返贫救助基金,有效解决了返贫户的实际困难,截至目前,盐城市社会各界计划外援助款物折合资金1000多万元;南京钦城集团以“总部经济”模式在我县注册建立青海藏南能源和青海谷盈农副产品两个子公司,积极开展两头在外的经济贸易,有效带动了我县税收收入和农牧民增收致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