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乡第一季度林(草)长制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来,河北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推深做实林(草)长制,现将我乡2022年第一季度林(草)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北乡全乡辖10个村、23个牧业社和2个社区,土地总面积为96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全乡林区总面积62273.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986.7公顷,疏林地3768.2公顷,灌木林地17694公顷,未成林造林地622.9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94657立方米,生态公益林面积30525公顷。共有草场130.97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28.58万亩。
气温常年偏高,属于森林草原防灭火重点乡镇之一,各种野生经济植物有3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有134种),有野生动物24种,鸟类11种,兽类13种,属青海省重点保护动物的有沙狐、狼等8种。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林(草)长责任。按照“建立管理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管理考核”的要求,全面建立乡村两级林(草)长组织体系,对辖区内主要森林、草原全部落实具体负责人。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担任林(草)长,具体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森林(草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加大对违规采伐、过度放牧等违规行为的管控力度和惩罚力度,充分发挥乡村两级林(草)长、护林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在河北天然林和公益林设立35个监控点,对我乡天然林和公益林实行天眼全监控,形成职责明确,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的造林格局。
(二)强化乡村联动,扎实开展宣传工作。我乡将贯彻落实好“林(草)长制”和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要事来抓,周密部署防火体系,紧密安排防火措施,一是调整充实一线扑火队10支,扑火队员200人,按照要求完成防灭火队伍的防灭火知识培训及演练。二是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宣讲工作的安排,联合河北司法所、林场、兽医站等乡属单位工作人员,组成巡回宣讲组在各村(社区)村委会、果什布集镇、克迈市场、赛堂集镇召开森林、草原防灭火集中宣讲大会15场次。三是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活动,期间排查火灾隐患十多处,特别在G227公路沿线组织昼夜巡逻,以防滞留车辆生活取暖引发火灾。四是由党员、护林员、村干部、网格员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辖区牧户家里、集镇等地,向群众发放森林草原防火知识手册,张贴宣传海报,在入户宣传期间查看消防设施安全,排查用火用电安全隐患,面对面解答群众疑难问题,增强群众防火意识,营造“人人参与、人人行动”的良好氛围,筑牢辖区内森林(草原)防火、家庭防火屏障。
(三)强化护绿巡查,有效保护森林(草原)。围绕县委县政府“1335”发展思路,牢牢把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国之大者”的重大要求。加强森林防火、隐患整治、黑土滩治理、应急处置、植物病虫害、野生动物保护等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一季度,各林(草)长巡查134次,切实做到整体保护、综合治理,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理念。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乡狠抓工作落实,林(草)长制各项工作推进顺利,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制约因素:一是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林(草)长制需要林业、农牧、环保、财政、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形成合力,但在实施中职能交叉、责任不明、任务不实等问题仍然存在,协调管理难度大,部分管理机制还需磨合。二是基础设施尚不完备,林场大都在偏僻山区、交通不便,林(草)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不够深入细致。三是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增强,林(草)长制推行资金投入不多,林(草)长制工作经费及相关工程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
下一步,我乡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精准发力、系统推进密切配合,坚决落实林(草)长制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聚焦重点、齐抓共管,推动林(草)长制各项工作见实见效。一是切实做实、做细乡村两级林(草)长责任区规划,不断推深做实镇、村二级林(草)长责任体系,做好下一季度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实行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增强林业防灾救灾能力。三是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加大违规采伐管理力度,发挥护林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围绕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强化日常监测、隐患整治、应急处置,尤其是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