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县2025年三季度农牧业生产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德县立足三江源头高寒生态区实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生态保护与农牧业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三季度农牧业经济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畜产平稳”的良好态势。
一、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50亿元,同比增长5.53%。其中:农业产值0.93亿元,同比增加1.1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0.72%;畜牧业产值为3.42亿元,同比增长6.8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5.74%,为拉动农牧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0.15亿元,同比增长3.8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23%,服务配套能力稳步提升。农林牧渔增加值为3.18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5.6%。
二、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种植结构优化调整
(一)种植面积:特色作物占比显著提升。2025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3.82万亩,同比增加1.2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20万亩,同比减少0.44万亩(其中:小麦1.59万亩,同比增加0.21万亩;青稞8.58万亩,同比减少0.60万亩;蚕豆0.87万亩,同比减少0.12万亩;马铃薯0.16万亩,同比增加0.06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62万亩,增加1.69万亩(其中:油料作物播种2.11万亩,同比减少0.26万亩;蔬菜0.05万亩,与去年持平;其他农作物10.46万亩,同比增加1.95万亩)。粮食、油料、其它作物的种植结构比由上年的61:13:26调整为今年的47:9:44。
(二)产量情况:粮食总产稳中有增。2025年全县农作物总产量预计3.09万吨,同比增加0.04万吨。其中,粮食作物产量2.85万吨,同比增加0.12万吨(其中:小麦产量0.61万吨,同比增加0.10万吨;青稞1.80万吨,同比减少0.06万吨;蚕豆0.24万吨,同比减少0.05万吨;马铃薯0.20万吨,同比增加0.13万吨);经济作物中,油料作物油料产量0.20万吨,同比减少0.02万吨;蔬菜产量0.04万吨,与去年持平。
三、畜牧业总体平稳,畜产品供给有保障
(一)存栏情况:总量调减,结构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同德调查队主要畜禽核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县各类牲畜存栏73.29万头(只),同比减少12.36万头(只)。其中:牛存栏24.97万头,同比减少2.85万头(其中:肉牛存栏24.84万头,同比减少2.51万头;奶牛存栏0.13万头,同比减少0.35万头);羊存栏48.03万只,比同比减少9.51万只(其中:山羊存栏0.07万只,同比减少0.01万只;绵羊存栏47.96万只,同比减少9.50万只);猪存栏0.29万头,与去年基本持平。
(二)出栏情况:出栏量稳增,牛羊肉贡献突出。前三季度全县各类牲畜出栏12.93万头(只),同比增加0.77万头(只)。其中:牛出栏3.27万头,同比增加0.01万头;羊出栏9.28万只,同比增加0.76万只;猪出栏0.38万头,与去年基本持平。
(三)产品产量:肉类总产增长,供给稳定。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5325.38吨,同比增加3.26%。其中:牛肉产量3371.53吨,同比增加0.80%;羊肉产量1657.65吨,同比增加9.79%;猪肉产量296.21吨,同比减少2.15%。生牛奶产量6428.44吨,同比减少11.88%。
四、农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与气候双重制约,防灾能力待提升。我县地处三江源头,高海拔、高纬度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高寒、干燥的气候,草原植被退化,支撑现代生态农牧业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并且夏秋季部分乡镇遭遇暴雨洪涝灾害,受灾面积达较大,导致粮食、蔬菜等作物产量下降,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给农民收入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较小,抗灾减灾能力难以应对极端天气。
(二)市场波动与成本上升,农牧民增收压力大。一方面,受进口牛羊肉冲击,本地牛羊肉价格下跌,本年度虽稍有回升,但收益不稳定甚至减少,导致养殖户存栏及出栏意愿降低,进而影响了产量和产值。另一方面农资、饲草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大幅增加种植养殖成本,“价跌本涨”挤压农牧民利润空间。 此外,全县农牧业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合作机制不完善,农牧民在市场交易中议价能力较弱,难以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三)科技支撑不足,产业提质受限。虽然我县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整体来看,农业科技支撑仍显不足。部分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基层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先进技术难以快速普及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五、意见和建议
(一) 筑牢生态与防灾屏障,夯实生产基础。一是补齐水利短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改造老化灌溉设施,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增强农田抗灾保收能力;二是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极端天气应对能力。
(二)稳定市场预期,延伸产业链条。一是加强农牧产品市场价格监测和调控,及时掌握市场供需情况,通过储备调节等手段稳定农畜产品价格;二是推动产业化发展,扶持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农资供应体系,稳定农资价格,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切实减轻农牧民生产负担。
(三)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支撑。一是推广适配技术,引进和培育适应高寒环境的优良品种,建立示范基地,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引导农牧民应用良种;二是建强人才队伍,加大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选派科技特派员下沉基层,开展常态化技术指导和培训,提升农牧民种养技能;三是深化科技合作: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六、结语
2025年三季度,同德县农牧业经济顶住生态约束、市场波动等压力,实现总产值稳步增长、种植结构优化、畜产品供给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当前,生态与气候制约、市场成本压力、科技支撑不足仍是主要挑战,但通过筑牢生态防灾基础、稳定市场产业链、强化科技赋能等措施,可有效破解发展瓶颈。下一步,随着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全县农牧业将持续向“生态友好、质量效益并重”转型,为乡村振兴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