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县2025年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分析
2025年三季度以来,我局以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委县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商贸流通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努力挖掘消费潜力,不断拓宽消费渠道,大力培育消费热点,采取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潜力的措施,我县整体消费市场呈现出一定的上升态势,消费活力有所增强。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分地区看:2025年三季度,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364.5万元,同比增长2.5%,在全州五县中排名第三。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仍占主导,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36.9万元,同比增长2.5%,城镇市场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5.1%;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27.6万元,同比增长2.5%,乡村消费市场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4.9%。
二、各行业销售、营业额情况
分四大行业看:一是批发业实现零售额9162.7万元,同比增长5.5%;二是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588.2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0.2%;三是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27.4万元(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零售额41.8万元,同比下降24%;限额以下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85.6万元,同比增长0.1%);四是餐饮业营业额实现3386.2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3%。
三、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主体“小散弱”特征明显,结构失衡制约发展。一是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存在显著供给缺口,仅同德县宗日圣源餐饮有限责任公司1家,暴露出大型骨干企业“缺位”的核心短板。二是现有市场主体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品牌影响力弱的问题,难以形成产业聚合效应;限下企业则呈现“低层次、单一化”格局,部分企业受资金、技术、客源等因素影响,生产经营稳定性差,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支撑力持续弱化,直接制约整体消费市场的扩容增速。
(二)重点行业发展不均衡,部分领域承压。一是零售业成为消费增长“拖累项”,2025年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9.2%,核心症结在于传统经营模式守旧、线上消费分流加剧,且商品供给多集中于中低端品类,与居民日益增长的品质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严重错配,行业转型滞后导致活力不足;二是批发业增长引擎乏力,虽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但缺乏跨区域拓展能力,供应链条松散、数字化水平低,难以承接大型采购需求,对下游零售、餐饮等行业的配套支撑作用未充分发挥;三是住宿业“增量不提质”,尽管旅游业复苏、商务活动增多带动需求上升,但增长幅度微弱,根源在于住宿设施老化、服务流程不规范、特色主题缺失,无法满足游客“高品质、体验式”住宿需求,导致客源留存率低。
四、对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强主体、优结构,夯实市场发展根基。一是靶向帮扶龙头企业脱困,针对同德县宗日圣源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所存在的问题,开展“驻企走访+痛点排查”专项行动,精准提供解决方案:通过阶段性税收减免、稳岗补贴缓解资金压力,协助对接本地农畜产品基地优化食材供应链,联合文旅平台打造“餐饮+文化体验”主题套餐,推动企业快速扭转下滑态势;二是建立限上企业“培育—孵化—升级”全链条机制,筛选销售额/营业额接近限额标准的商超、批发零售企业纳入“潜力库”(如尕巴松多镇供销社、同德县一家人超市等),提供政策申报“一对一”辅导、经营管理培训、小额信贷贴息等支持,简化“小升规”“个转企”审批流程,力争年底培育新限上企业;三是推动住宿业“提质+破圈”,联合卫健、文旅部门制定住宿业服务规范,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推动现有酒店、民宿完成设施智能化改造;深挖宗日文化、高原生态资源,开发“文化主题民宿”“高原星空营地”等特色产品,与周边景区、研学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客源精准导流;四是激活批发业“辐射+赋能”能力,引导企业拓展农畜产品深加工、特色日用品等优势品类;支持企业建设标准化冷链仓储中心,引入智慧物流管理系统降低损耗与成本,鼓励向邻县及乡镇市场延伸配送网络,提升区域供给辐射力。
(二)促提质、扩内需,释放消费内生动力。一是分层开展促销活动,除春节、国庆等传统节日外,新增其他消费场景,组织商超、餐饮企业推出“民生必需品特价专区”“家庭聚餐套餐”,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二是依托现有所举办促消费活动(青亲优惠、线下消费券等),优化消费券发放模式,加大对促消费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线上小程序申领+线下门店核销”提升使用率,同时联动银行推出“消费满减+分期免息”组合优惠,进一步撬动消费潜力;三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零售、餐饮企业搭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下单、配送到家”的闭环服务,拓宽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便捷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