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县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申报2019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面向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工作思路,以全面提高青稞、牧草两大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主要内容,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技术,促进农业机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县全程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升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贡献份额和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保障能力,为乡村振兴加油助力。
(二)基本原则
一是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根据全县生态区位、气候特点、农作物特色、经济水平、经营规模等情况,围绕提升小青稞、牧草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确定适宜的技术路线和途径,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完善技术模式,突出工作重点,突破技术关键,在薄弱环节实现新突破。二是示范带动,全面推进。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展开原则,充分发挥青稞、牧草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区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三是创新驱动,整体提升。围绕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以联合耕整地、高效植保、精良播种、分层施肥、联合收获为重点环节,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主攻播种、植保等薄弱环节,加大技术与机具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向全程机械化转型升级。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合力推动。综合运用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调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等市场主体积极性,培大培强农机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合力,助推发展。
(三)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到2019年底,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形成清晰可行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率达到农业部创建标准,建成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机械化水平。到2019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保持60108千瓦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70%以上,高效机械植保水平达到40%以上。
3.示范区建设。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内实施联合耕整地、精量作业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联合收获,辐射带动全县。
二、工作重点
(一)重点区域。根据区域特色产业布置,尕巴松多镇、唐谷镇地区以青稞为主要示范区,牧场地区以牧草为重点示范区。创建重点作物连片示范区,以示范区带动周边辐射周边。
(二)主攻方向。围绕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在装备方面,在补短板上下功夫,完成适应性机具调查及选型,重点推广深松联合整地、精量播种、高效植保、联合收获,提升播种、高效植保方面的机械化水平和作业质量。在技术方面,成立专家组,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等工作。在作业和技术应用方面,注重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区域内实施的农业和农机化项目要优先由其承担,并在购机补贴方面给予优先,促其做大做强,成为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的主力军。
(三)发展路径。充分利用现有的涉农政策,通过政府渠道,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全力支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一是推进化肥深施、种肥同播新机械设备应用,推广精少量复式播种技术;二是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提高植保机械化、精准化水平;三是加快联合收获机升级换代;四是依托牧草联合机械化收获和秸秆打捆技术等措施,从而实现耕、种、管、收等环节全程机械化。
三、创建措施
(一)农机装备创新示范。围绕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一核心,以实施农机装备引进新计划和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整合农机企业、农机推广机构等各类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大先进农机装备示范推广力度。农机部门要坚持示范规划先行,以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为主,主推免耕施肥播种、分层施肥播种、高效植保、深松联合整地、联合收获等重点技术,打造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以点带面,不断加快先进成熟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培育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加强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机作业规模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装备、库棚设施、办公条件等硬件建设。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经理人、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建章立制,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带机、带地、带资或技术入社的资本合作方式,完善农机生产过程“作业标准、服务价格、技术模式、生产资料”等“四统一”的劳动合作方式,建立合理公平、效率优先的分配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作用,鼓励多种形式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和支持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推动农业生产向装备智能化、种植规模化、过程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2019年规范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5家,以大中型农机具为主,作业能力占到主要农作物生产总作业量的40%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能力、服务能力有效覆盖,成为主要农作物生产的主力军。
(三)促进农机农艺农肥融合。农业、种子、农机部门要协调配合,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化农艺体系、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引进培育适于机械化作业的作物良种,强化农机从业人员农艺知识培训,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实施高效农机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引领工程,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
(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群众采取委托管理等形式,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区域化种植。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探索不同形式的土地经营模式,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生产手段改进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
(五)着力改善农机化生产条件。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作业、基层农机推广补助项目等政策项目,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为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便利条件。
四、实施步骤
按照创建工作要求,2019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一)筹备实施阶段(3月—4月)。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全程机械化标准并组织培训;搞好项目区调查摸底工作,包括合作社数量、机具数量、土地流转情况,制定示范县项目实施计划;调查项目区2019年机具需求情况,确定购置补贴所需资金;确定项目区主体(农机合作社),签订作业合同。
(二)春耕春种阶段(4月—6月)。做好主要农机具的检查、保养和调试工作;举办机械操作与安全培训班,完成主要作物的机械化耕作及精量播种工作。
(三)田间管理阶段(7月—8月)。完成示范区植保工作,邀请农业、统计专家进行不同模式全程机械化作物跟踪检查苗期生产长势,做好田间管理和机械模式对比筛选工作。
(四)秋季收获阶段(9月—10月)。示范区机械化收获、捡拾打捆工作;协调指导项示范区机械化收获。
(五)总结验收阶段(11月—12月)。总结、整理青稞、牧草示范区全程机械化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下步规划,形成书面报告;整理各项目区粮食产量及经济效益综合分析报告、形成2019年同德县全程机械化自评报告。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农牧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的同德县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程机械化的组织领导工作。各乡镇、 有关部门要把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强化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实施。财政部门要保证农机购置补贴、深松整地作业补贴等相关扶持资金的拨付和结算进度,加强资金监管;农机部门要认真开展协调服务职能,做好生产组织、技术推广、安全管理等工作;其他部门根据职责,积极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各乡镇要确定重点地域和重点村,充分发挥村级基层组织的主导作用,确保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区域化种植、实施机械化作业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二)强化宣传发动。农机部门要编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资料并分发到广大农民和农机手中,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目的、意义,推介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让农民群众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主动参与,加快推进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三)强化政策落实。为积极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达标进位,现有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统筹使用,重点向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倾斜。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财政支农资金可优先投入重点机具的购置和重点技术的推广中。
(四)强化示范创建。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活动。通过建立示范区、示范基地,培育典型,打造样板,引领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