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8-04-10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财政信息公开 |
关于同德县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同德县2017年财政预算
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8年4月3日在同德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作关于同德县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756万元,为预算的131.09%,同比增长25.29%,增收960万元(明细详见附件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11751万元,为预算的98%,同比增长7.57%(明细详见附件3)。预算执行结果:总财力114301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5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6449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746万元,调入稳定调节基金941万元,基金调入资金604万元,政府债券解除合同债务805万元。总支出112556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1751万元,地方债务还本支出805万元。收支相抵后,结转下年支出1745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底基金收入完成2457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43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661万元,上年结转362万元。基金总支出2327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1723万元,调出资金604万元。年终结余130万元,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底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603.93万元。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322.83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970.98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211.52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98.60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182.60万元,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901.50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970.98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211.52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98.60万元。期初余额2370.54万元,本年收支结余421.33万元,年末滚存结余2791.87万元。
(四)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
2017年同德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5198.85万元,所有债务期初数13761.25万元,期末数15198.8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期初数12566.60万元,期末数12566.30万元。专项债务期初数0万元,期末数1500万元。或有债务期初数1194.65万元,期末数1132.55万元。各项风险指标均在安全区域。
置换债券与新增债券情况:截止2017年底,我县置换债券与新增债券12566.30万元,其中:置换债券8418.30万元(具体项目:同德县游牧民定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4150万元;同德县教育局改善办学条件统筹教育均衡发展项目448.30万元;同德县教育局校安工程100万元;同德县教育局标准化建设项目1470万元;同德县尕干曲河道治理工程2250万元);新增债券4148万元(具体项目:同德县北环路片区集中供热工程399万元;同德县边远牧区人饮安全工程960万元;同德县新区纬二路、巴沟路道路与排水工程1253万元;同德县新区友谊路、贡工麻路延长段道路建设工程1100万元;同德县党校附属设施建设项目115万元;同德县藏医院室外配套附属实施项目321万元)。
(五)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今年省对县本级共下达新增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833万元,年初预算安排新增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000万元;剩余1833万元主要安排使用在:公共安全支出182.90万元,教育支出646.5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9.70万元,卫生医疗支出373.85万元。
二、2017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财政工作会议以及县委全委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整体工作平稳运行。
(一)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收支管理。在继续深化巩固前期改革成果的同时,全面落实省财政厅关于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截止2017年底全县共清理存量资金21674.06万元,盘活存量实现支出17455.33万元,剩余结转存量资金4218.73万元。认真分析财政收支形势,坚持一手抓地方财政收入组织,一手抓支出进度,较好地完成了年度收支目标任务。
(二)坚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突出民生重点保障。不断提高民生支出所占比重,全年民生支出达88350万元,占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9.06%,同比增支7690万元,增长9.35%。其中:教育支出18864万元,同比增支1621万元,增长9.40%。促进地方教育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生均公用经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学前教育补助资金等政策,有力保障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均衡发展;科学技术支出496万元,同比增支85万元,增长20.68%。实施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发挥科技产业效益,集中支持了脱贫攻坚工作;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16万元,同比增支712万元,增长47.34%。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落实图书馆、体育馆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政策。保障民间歌舞、射箭等群众文化活动的投入,积极参与“全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等重大赛事活动;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7598万元,同比增支2115万元,增长13.66%。构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临时救助、五保户供养资金等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财政贴息贷款优惠政策,支持妇女创业、青年创业担保贷款;医疗卫生支出9253万元,同比增支49万元,增长0.53%。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省级统筹,积极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药品零差率补助,统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人均补助标准,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节能环保支出7873万元,同比增支2697万元,增长52.11%。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做好资金保障,加大了城镇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政府购买服务等项目;农林水事务支出26825万元,同比减支373万元,下降1.37%。加大县级支农投入力度,整合涉农资金,围绕脱贫攻坚重点支持了黑土滩综合治理、草原森林病虫害防治、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尕干水库续建、巴曲河河道治理,天然林、公益林保护,城镇绿化工程等;保障性住房支出5225万元,同比增支784万元,增长17.65%。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实施农牧民危旧房改造项目和棚户区改造项目等,全县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和改善。
(三)强化预算管理工作,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实施全口径预算编制。加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国内差旅、因公出国境、会议培训等经费管理办法和开支标准,加强人员编制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初步建成了以预算供给人员基础信息库为依托、行政事业单位公用支出定额为主体、单项定额管理为补充的基本支出预算定额管理体系。积极推行零基预算。将零基预算编制作为编制工作的中心内容,编实、编细、编准支出预算。全面实施预决算公开。规范预决算信息公开,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切实增强了预决算透明度。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截止2017年底已完成了省州对县、县对县直部门、县对乡镇预算综合绩效考评,预算部门综合绩效考评实现全覆盖。将考评结果与实际工作相挂钩,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县本级财政筹措资金22.5万元用于财政绩效考评奖补。加大多方融资力度。结合我县实际以改变政府投入方式为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不断壮大融资规模,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储备(PPP模式),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5个,总投资30803.20万元。推行公务卡使用制度改革。积极搭建公务卡使用平台,公务卡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截止12月底,全县67家预算单位共办理公务卡1393张,公务卡结算报销资金共598.15万元。进一步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工作。全年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业务12807笔131647万元,其中直接支付资金5543笔121533万元,授权支付资金7264笔10114万元,直接支付比例92.32%,授权支付比例7.68%。全力建立内控制度。围绕财政内部防控体系建设,建立防控风险暂行办法,努力提升监管能力,严格按照相关制度逐项加以落实,确保财政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四)进一步加大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力度,增强支持脱贫攻坚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全县脱贫攻坚进程,县财政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6144.0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9068.66万元,州级资金480万元,县级资金3358.09万元,政府融资性资金10022万元,援建资金3215.30万元,进一步加大资金注入力度,为全面实现“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的脱贫攻坚目标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五)扎实有效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根据年初计划及省、州相关部门安排,一是开展涉及民生、扶贫、生态、教育和卫生等重点领域的专项监督检查,全年共涉及检查资金3702万元;二是开展2015年至2016年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检查资金18355.40万元;三是对全县各预算单位2015年至2017年“三公”经费、专项资金管理费、政府采购等内容进行了专项检查,涉及检查资金119784.68万元。对个别单位存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不健全,工程款结算不及时,固定资产管理和公务用车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根据专项检查工作要求,限时完成了整改任务;四是开展村级财务专项清理整治规范化建设工作。制定《关于同德县村级财务专项清理整治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县乡村三级成立村级财务专项清理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进行动员部署,于2017年元月至9月组织实施了村级财务专项清理整治规范化建设工作,制定了《同德县村级财务及资产管理办法》等21项制度。并通过了州县两级检查验收,整体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过去的一年,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财政收支平衡矛盾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刚性支出面临很大压力;二是财政支出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资金使用碎片化问题亟待破解;三是财政绩效管理水平急待提高,一些部门和预算单位重分配轻管理,花钱不问效,资金闲置浪费问题严重;四是财税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改革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五是虽然我县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但也存在未按要求严格举债主体等问题;六是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任务艰巨,后备力量断层、人员紧缺,业务素质差,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攻坚克难,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关于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8年编制地方预算的总要求是: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综合考虑减税因素,按较上年年初增长7.5%安排。支出安排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努力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基础上结合财力优先安排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民生工程。
(一)2018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18年总财力安排90864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3900万元,增长7.5%,上级补助收入82434万元(含预告专项25325万元),上年结余结转资金1745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2785万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90864万元。其中按支出用途安排:人员支出安排43346.05万元,占预算支出的47.7%;公用支出安排2014.66万元,占预算支出的2.22%;专项业务经费及各类扶持配套资金安排20177.92万元,占预算支出的22.21%;上级预告下达专项资金25325.37万元,占预算支出的27.87%(明细详见附件4)。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18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8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80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182.26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429.88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565.18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完成83.67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完成103.53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752.41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000.03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3565.18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83.67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103.53万元。本年收支结余429.85万元,预计年末滚存结余3221.72万元。
四、2018年财政工作重点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四个转变”新思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坚持继续实施减税降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六项原则”,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预算管理。
1.持续抓好收入支出管理。要紧跟收入低速增长和支出管理改革不断加大的新形势,进一步夯实收支管理工作的基础,强化收支管理的责任,做到收入依法征管,应收尽收,控制好一次性收入的规模,着力提高税收收入的占比,做到环境保护税如期开征,资源税、房产税按上级部署落实,地方税税种稳定拓展,确保收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做到支出有序推进,完成序时进度,有效提高预算执行度,确保支出效率及时有效,全面完成支出98%以上的目标任务。
2.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落实好中央和省、州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紧紧围绕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绩效管理为主要内容,遵循内容完整、编制科学、执行规范、监督有力、讲求绩效和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基本要素,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为2020年完成预算管理改革目标夯实工作基础。
3.优化税制结构。落实好中央和省级总体设计和政策规定,在中央统一立法和税种开征权的前提下,紧跟国家和省级的统一部署,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培育地方税源,加强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逐步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
4.推进绩效管理纵深发展。紧紧围绕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进一步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关注支出结果和政策目标实现程度,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建立健全效果使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绩效评价的质量。
(二)统筹兼顾保障重点。今年要在围绕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基础上,凝聚财力,积极跟进国家关于支持教育发展、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基本住房保障、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等五个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惠民政策。
(三)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在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基础上,严格管理政府债务,从严把握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申报、审核、分配、下达等各个环节,注重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中央、省、州统一部署加大考核检查力度,严防各类债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四)强化财政管理监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财政工作效率、财政政策效能和财政资金效益。牢固树立规矩意识,财政部门和财务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规矩和纪律意识,做到遵纪守纪,不越底线。以财经纪律、财经法规、财务规章为准绳,加大对民生领域、扶贫领域、生态领域、公共服务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债券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制止和纠正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文明有序使用。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今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艰巨,做好各项财政工作,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认真执行本次大会做出的决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附件1
名 词 解 释
1、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指政府财政部门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及其解释、财政经济状况分析等。这项制度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财政决算报告制度仅报告当年财政收入、支出及盈余或赤字的框架,能够完整反映各级政府所拥有的各类资产和承担的各类负债,从而全面反映政府真实的财政状况。
2、预算绩效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政府公共部门实现程度为依据,进行预算编制、控制以及评价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其核心是通过制定公共支出的绩效目标,建立预算绩效考评体系,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从注重资金投入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支出效果的管理。我州出台实施的财政预算管理综合绩效考评机制,是以财政支出绩效为重点,涵盖所有财政资金,对基层财政和预算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管各环节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评的一种管理制度,以加快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指由州政府设立的,从规定范围筹集的,用于调节和平衡州本级预算平稳运行的预算储备资金。主要以以下渠道筹集:公共财政预算当年超收收入;公共财政预算财力性结余;政府性基金滚存结余;统筹整合的专项资金和财政存量资金盘活资金;州政府批准的其他收入。州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应当用于:弥补公共财政预算编制的收支缺口;弥补年度预算执行终了因收入短收形成的收支缺口;解决州委、州政府决定的重大支出等。
4、财政存量资金:指存放在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而未形成事物工作量的各类财政性资金(即结余结转资金)。
5、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和采购目录,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承担或通过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以合同方式交予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后者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其主要方式是“市场运作、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主要涵盖大多数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养老、教育、公共卫生、文化、社会服务等。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一项新事物,也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既体现了政府追求效率和转变职能,又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发展成熟,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一种崭新方式。
6、“营改增”: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的简称,它是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减少重复征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相关行业发展。具体为,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也是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增长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征税的环节。这项改革自2013年在全国范围试点以来,已扩大到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铁路运输、邮政和电信业。按照中央的部署,今年力争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领域。
7、供给侧改革: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8、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为PPP模式):指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取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推广运用这种模式,其实质是政府购买服务,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盘活社会存量资金,激活民间投资活力;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性体制机制变革,有利于简政放权,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弘扬契约文化,体现现代国家治理理念;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实现从单一年度的预算收支管理,逐步转向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
9、积极财政政策:也称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政府为防止经济衰退而采取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增加政府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等财政手段,促进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扩大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附件2
同德县本级2017年底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科目名称
|
2017年预算数
|
实际完成数
|
完成预算%
|
|
一、税收收入
|
2912 |
3563 |
122 |
1 |
增值税 |
975 |
428 |
44 |
2 |
营业税 |
|
|
|
3 |
企业所得税 |
305 |
258 |
85 |
4 |
个人所得税 |
47 |
113 |
240 |
5 |
资源税 |
15 |
7 |
47 |
6 |
城市维护建设税 |
370 |
189 |
51 |
7 |
房产税 |
140 |
26 |
19 |
8 |
印花税 |
50 |
46 |
92 |
9 |
城镇土地使用税 |
10 |
13 |
130 |
10 |
土地增值税 |
60 |
174 |
290 |
11 |
车船税 |
40 |
55 |
138 |
12 |
耕地占用税 |
800 |
2195 |
274 |
13 |
契税 |
100 |
59 |
59 |
|
二、非税收入
|
716 |
1193 |
167 |
14 |
专项收入(含地方教育附加) |
25 |
279 |
1116 |
15 |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
18 |
33 |
183 |
16 |
罚没收入 |
58 |
144 |
248 |
17 |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
|
|
|
18 |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
31 |
622 |
2006 |
19 |
政府住房基金收入 |
|
|
|
20 |
其他收入 |
584 |
115 |
20 |
|
合 计
|
3628
|
4756
|
131
|
附件3
同德县本级2017年底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科目名称
|
2017年调整预算数
|
实际完成数
|
完成预算%
|
1 |
一般公共服务
|
7375 |
11130 |
151 |
2 |
国防
|
108 |
101 |
94 |
3 |
公共安全
|
2323 |
4145 |
178 |
4 |
教育
|
12542 |
18864 |
150 |
5 |
科学技术
|
398 |
496 |
125 |
6 |
文化体育与传媒
|
495 |
2216 |
448 |
7 |
社会保障和就业
|
14670 |
17598 |
120 |
8 |
医疗卫生
|
7400 |
9253 |
125 |
9 |
节能环保
|
2662 |
7873 |
296 |
10 |
城乡社区事务
|
573 |
2590 |
452 |
11 |
农林水事务
|
5650 |
26825 |
475 |
12 |
交通运输
|
434 |
732 |
169 |
13 |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
|
1050 |
|
14 |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
|
|
2695 |
|
15 |
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
|
1 |
|
16 |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
|
233 |
340 |
146 |
17 |
住房保障支出
|
1988 |
5225 |
263 |
18 |
粮油物资储备事务
|
2 |
254 |
12700 |
19 |
其他支出
|
3500 |
59 |
2 |
20 |
债务还本付息支出
|
475 |
304 |
64 |
|
合 计
|
60828
|
111751
|
184
|
附件4
2018年度同德县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明细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收入预算科目
|
预算数
|
科目
|
支出预算科目
|
预算数
|
1 |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5%增长数)
|
3900 |
201 |
一般公共服务
|
9902 |
2 |
上级补助收入
|
82434 |
203 |
国防
|
143 |
3 |
返还性收入
|
1777 |
204 |
公共安全
|
2759 |
4 |
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
|
80657 |
205 |
教育
|
15673 |
5 |
原体制补助收入 |
354 |
206 |
科学技术
|
540 |
6 |
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 |
24161 |
207 |
文化体育与传媒
|
607 |
7 |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
7111 |
208 |
社会保障和就业
|
14477 |
8 |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 |
2422 |
210 |
医疗卫生
|
7841 |
9 |
中央增加工资补助收入 |
4206 |
211 |
节能环保
|
2633 |
10 |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收入 |
934 |
212 |
城乡社区事务
|
901 |
11 |
结算补助收入 |
12776 |
213 |
农林水事务
|
25820 |
12 |
公共安全转移支付收入 |
|
214 |
交通运输
|
480 |
13 |
社会保障和就业转移支付收入 |
3406 |
215 |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
10 |
14 |
医疗卫生转移支付收入 |
817 |
216 |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
|
20 |
15 |
农林水转移支付收入 |
19586 |
217 |
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
|
16 |
教育转移支付收入 |
1516 |
218 |
援助其他地区支出
|
|
17 |
预计新增转移支付资金 |
2000 |
220 |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
|
212 |
18 |
州县结算收入 |
|
221 |
住房保障支出
|
2990 |
19 |
预告上级专项
|
1368 |
222 |
粮油物资储备事务
|
2 |
20 |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
|
2785 |
227 |
预备费
|
|
21 |
上年结余
|
1745 |
229 |
其他支出
|
5010 |
22 |
统筹调入资金
|
|
231 |
债务还本支出
|
777 |
|
|
|
232 |
债务付息支出
|
67 |
|
收 入 总 计
|
90864
|
|
支 出 总 计
|
90864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