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同德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103000000/2024011700000094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4-01-11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交通运输信息公开

创建“四好农村路”,铺就美丽便民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17 浏览次数: 【字体:

同德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州、县关于创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部署要求,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和道路交通高质量发展工作。在2019年同德县被命名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经过近5年的努力,今年8月,通过了国家评估验收组对同德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情况的评估验收,并于2023年11月28日在交通部网站进行了公示,年底前将给予示范挂牌,实现了“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从省级示范引领向全国达标发展的切实转变。

(一)抓机制,促落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有力。我县在2017年8月挂牌命名“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县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根据青海省公路局《关于组织开展“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及复核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08e6ad9655e73e2e33436626769df35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县政府多次召集县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员召开安排部署专题会议,对照创建考核指标进行了任务分工,明确了工作责任。先后召开了两次省、州、县三级相关人员参加的“四好农村路”审报资料对接会议。会上上级检查指导组对我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内业和外业)情况进行了检查督导,并就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和相关措施。同时在县政府的协调下,县交通部门创建工作相关人员一行10名同志,前往湟源县交通运输局参加了“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学习交流观摩会。会后,县交通运输局在县政府主管领导的指导和参与下,根据创建内容和创建要求,多次对创建审报资料进行了完善和充实。根据两次省州反馈推进工作会议提出的相关意见。县委高度重视,在常委会议室召开了同德县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专题会议,并成立了专班,对创建工作的任务分工,创建步骤、工作措施等重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外业工作开展中,结合去年制定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化改革和“路长制”实施方案,对全县的农村公路标识标牌进行了重新更换。根据创建要检查一条省道,二条县道,三道条乡道的要求,县交通部门提前谋划线路,对检查涉及路线从早着手,对边沟、路肩、坑漕、路域环境等进行了平整和清理。同时,推动了“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从省级示范引领向全国达标发展的逐步转变,为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fbaac2f2be7c1e6635a954026fb8650(二)抓建设、促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实现新突破。近年来,作为农牧区全国特殊类型的贫困县,我们抢抓历史机遇,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建设为载体,全县道路交通投资达10亿余元,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1700余公里,创历史最高水平。特别是在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周期内,我县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作用,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三年累计投资达2.3亿元,建设里程360余公里。另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筹集地方一般债券投资6000万元用于修建农村公路60余公里。2020年至2022年,我县等级公路(四级及以上里程数)比例分别为92.59%、93.47%和94.24%,呈逐年递增态势;2022年底,全县农村公路路网人口密度每万人为272.7公里、农村公路路网面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37.4公里、建制村通四级及以上双车道比例为52.1%、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为80%,上述各项指标超额或全面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我们逐年增加道路交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有序实施窄路加宽、乡镇通三级建设等,同德县等级公路比例逐年上升,“三纵四横”的路网结构基本形成。道路交通建设力度的逐年提升,进一步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带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成为新农村新牧区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突出亮点,也为全面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抓考核、促管理,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呈现新亮点。抓好项目管理,执行项目建设基本程序,我县及时成立了同德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分解了任务,落实了责任。每年年初,我们将“四好农村路”建设有关指标任务纳入全县的考核范围,结合“两会”代表委员建议意见,以承诺为民办20件实事的形式要求相关部门落实到位。坚持规划先行,我们把农牧区交通基础建设规划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农牧区旅游产业发展等规划结合,始终把农牧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优化建设方案,严把工程设计关,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了统筹规划,布局合理。所有交通建设项目均委托上级招投标中心进行了公开招投标,并执行“七公开”制度,确保了项目的阳光操作和公开透明。我们严格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三同时”制度,通过实行“业主联项目、政府监督、工程监理、企业自检”等措施,确保了建设主体工程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近几年交竣工验收的项目合格率均达到100%,同时,实施的所有项目全面推行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和劳务保证金“三保证”制度,实行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有效杜绝了违约现象、质量隐患和劳务纠纷的发生,保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四)抓养护、促畅通,农村公路养护探索新模式。d332eb9f99cd8754e53b9337da0bf4e近年来,我们依托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化改革和“路长制”工作的启动推进,逐步建立起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形成政府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我们推行“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管养模式,实行“交通监管、乡(镇)长负责、村民监督、养护中心督促实施”的办法,养护工程率不低于5%和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养护比例不低于75%的目标,截至目前,共设立县级路长27名,乡级路长10名,村级路长365名,县委、县政府自筹资金32万元,设立“路长制”公示牌及警示牌170块;我们及时调整工作领导机构、细化相关部门工作职责,根据养护资金计划,签订年度养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并按照上一年度的养护评定结果出台本年度的养护工作计划,稳步推进年度管理养护工作,我县优良路率和修复工程比例得到逐年提升。我们坚持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与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采取养护工程由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大中修以专业养护队为主,小修保养以季节性发动乡镇群众参与和“家庭工区”养护的模式开展。同时,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乡镇管理专项经费,并督促乡镇管理站全面落实养护管理责任,农村公路管理责任逐步得到全面落实。我们采取分段承包、等额包干等办法,加强农村公路日常保洁,全面清理路域范围内的草堆、粪堆、垃圾堆和公路标志,确保路面常年保持整洁、边沟排水通畅,无淤泥、堵塞。近三年来,通过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协同等模式,先后投入养护资金1616.5万元,实施养护工程比例达到5%以上,对全县3704.34公里列养路段,出动养护机械8040个台班,人工工日12534人(次),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保证了全县农村公路的畅通。我们每年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下达补助资金预算。制定出台《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办法》,交通和财政部门对养护质量、资金兑付的情况适时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验收情况计量支付养护资金,保证了养护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益。三年来,我县的农村公路技术状况优良路率分别为38.68%、43%和79.3%。2022同德县自动化检测比例为79.27%,优良路率和自动化检测比例逐年提升,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初步建立,管养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

(五)抓运营、促安全,道路运输管理采取新举措。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和路政管理611f458060406f290f459f9c922e827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护,加大农村公路超限、超载治理,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道路运输行业安全规范、有效有序发展。加强法规宣传,切实营造良好氛围。近年来,通过采取悬挂宣传展板、散发宣传资料、现场互动解答等形式,共发放宣传资料达5600余份,横幅达46余条,悬挂宣传标语达350余条,制作大型广告牌3块,出动执法车辆达1400辆次,出动宣传人员达550余人(次),新闻宣传3次。狠抓道路执法,全力维护路产路权。近年来,共排查清理私开平交道口50处,设置超限标志牌100块、超限墩12个。积极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清理兴同公路、同德支线等非公路标志广告牌共19块,在危险路段和桥梁设置公路警示标示牌200余块,损害路产路权的案件大幅度下降。强化运输管理,确保道路运输安全。近年来,扎实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道路运输行业集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专项工作。结合专项行动,对出租车公司、汽车站、公交公司进行安全检查200余次;组织运输企业管理人员、驾驶员开展安全学习75次,累计参加人数500余人;共发班7500余班次,输送旅客约15万余人(次),圆满完成了客运运输任务。建立长效机制,依法加强源头治超,并开通城乡公交线路6条、农牧区客运线路2条,实现73个行政村物流网点“快递进村”全覆盖。五年来,同德县在对全县重点道路沿线砂场、砖场等货运源头企业进行登记排查的基础上,每月开展不少于2次的巡查,从源头上杜绝超载车辆上路。同时,发挥治超联动信息服务,县治超领导小组联合整治取缔了7家砂石料厂,公路治超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