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同德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103000000/2025102800000860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5-10-28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公开

民生“守护人”:同德县社保局城乡办公室的温暖坚守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8 浏览次数: 【字体:

来源:同德县委宣传部

急难愁盼处:一通跨越千里的医保救援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县社保局城乡办公室的全体工作人员,始终把“民生无小事”刻进日常——办公室里总堆着很高的档案,手机24小时从不关机,脚步常穿梭在城镇街巷与乡村草原。2025年的一个早晨,工作人员刚踏入办公室,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便骤然响起,瞬间打破了室内的宁静。听筒里传来了卓格拉毛父亲带着哭腔的声音:“同志,我的孩子在成都华西医院要续交治疗费,异地报销的备案还是没弄对,这可怎么办啊?”

卓格拉毛小朋友自2018年出生起便被疾病缠身,辗转西宁、成都等地治疗,累计花费超50万元,早已让这个普通家庭债台高筑。“您别慌,咱们一步一步来。”电话这头,声音温和又坚定,从打开医保APP的步骤,到“急诊异地备案”的填写要点,再到需上传的材料清单,拆成短句反复叮嘱;怕对方记混,又逐条编辑文字消息发送,特意标注“医院名称要和发票一致”“备案有效期记得核对”。

这样的来电对他们而言已是常态——无论多晚,接起电话的人从没有过一句抱怨。“孩子的病等不起,家庭的难拖不得。”这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办公室人员的接力指导下,卓格拉毛的异地就医备案很快完成,报销款及时到账,为困境中的家庭递去了一束救命的光。

草原深处行:牧区政策宣传的“流动课堂”

初秋的同德县草原,牧草渐黄,这也是所有牧民最为忙碌的时候。城乡办公室的5名工作人员带着汉藏双语宣传册、宣传横幅等宣传物资,驱车3个多小时后,又步行半个小时,终于抵达草原深处的牧村——这里牧户分散,交通不便,是政策宣传的“薄弱点”,也是他们重点牵挂的地方。

“奶奶,您知道现在牧区看病,门诊和住院的医保报销比例吗?”工作人员阿吉加蹲在牧民多杰家的帐篷前,举着图文并茂的宣传页,用流利的藏语讲解。针对牧户最担心的“转院时生病就医不方便”,她现场打开医保APP,演示如何一键申请异地就医备案;面对老人关心的“养老金会不会断、资格怎么认”,南泽加主任接过手机,一步步教老人操作人脸识别:“您看,对着镜头眨眨眼,在家就能完成认证,不用跑远路。”

遇到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他们就用笔记本仔细记下老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回去帮其代办认证;碰到牧民反映“之前报销的钱没到账”,工作人员当场记下群众的信息,等回到办公室后也会第一时间为群众解决,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群众。待黄昏把最后一丝暖意揉进空气里,他们的宣传册发出去80多份,帮12位老人完成养老资格认证,解答了30多个政策疑问。“以前总怕政策听不懂、办事跑断腿,现在你们上门讲、帮我们办,太省心了!”牧民扎西握着工作人员的手,笑得格外实在。

特殊关怀里:不让一位老人断了“安心钱”

如果说城乡医保是群众的“健康屏障”,那城乡养老就是老人的“安心依靠”。去年养老资格认证期临近结束时,尕巴松多镇一名患精神病的老人,成了办公室的“心头事”——老人情绪极不稳定,此前同事们几次上门认证,都被他扔东西、大声驱赶;眼看认证期一过,养老金就无法按时发放,大家都非常着急。

“不能让老人断了养老金,咱们再去一次。”南泽加主任话音刚落,同事们就主动收拾好认证设备,跟着他往老人家里赶。行至门口,南泽加抬手让同行者在原地等候,自己从包里掏出一根烟递给老人——这是团队总结的“特殊群众沟通窍门”。他在门边蹲下,声音放得极轻,仿佛稍大一点就会惊扰到对方:“大爷,我们来看看您,今天天气好,跟您唠唠嗑。”同事们则悄悄整理起老人家门口散落的杂物,有人还从车上拿来面包、牛奶等生活用品。

半个多小时里,南泽加从“地里的庄稼长势”聊到“镇上的集市热闹”,慢慢让老人紧绷的情绪松了下来。趁老人愿意开口,他赶紧拿出手机,轻声引导:“大爷,您看镜头,眨眨眼就好。”身后的同事们屏住呼吸,直到“认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大家才悄悄松了口气。事后,南泽加主任特意组织“经验分享会”:“跟特殊群众打交道,得‘慢半拍’,先暖人心,再办正事。”从此,办公室多了本“民生小手册”,上面记着“对独居老人多聊家常”“对着急群众先递热水”等技巧,成了服务群众的“金钥匙”。

坚守见初心:民生温度的长久传递

在同德县社保局城乡办公室,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琐碎与坚守:有人为核对一笔报销数据,加班到深夜;有人为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认证,在草原上驱车两三个小时;有人为让牧区群众懂政策,顶着艳阳走遍每一片帐篷。

这群平凡的社保人,把自己的忙碌藏在群众的笑容里,把自己的责任扛在民生的保障上。他们就像冬夜里的灯、雨天里的伞,用最朴素的认真,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安稳,让“民生温度”在同德县的城镇街巷与草原牧村间,慢慢流淌、久久传递。

【责任编辑:潘彬彬】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