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同德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103000000/2024080200000968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4-07-22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民政信息公开

同德县民政局2023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02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以“创新、搞活、做实”为工作总基调,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实起来、落下去”,切实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

(一)突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一是深刻感悟思想伟力,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局党组始终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考察青海时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先后开展党组学习17次,集中学习40次,各类交流研讨8次,局党组同志带头讲专题党课5次、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4次,开展主题党日10次。二是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清廉民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扎实开展“以案促改”作风建设行动,不断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开展各类形式督查5次,对科室负责人、项目建设负责人等9名同志进行提醒谈话3次,警示教育2次,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紧盯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深入开展低保经办、殡葬服务、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收费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拓展,全面向好向上的机关氛围加快形成。三是全面完成县委巡察,历任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县委巡察反馈问题16条,现已全部整改完成,历任审计反馈问题60条,现已整改58条,整改率达97%。三是通过制作展板、条幅,订阅法治政府建设杂志,为法治政府建设学习、宣传提供保障,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参加各类知识测试及活动4次。活动期间,发放各类环保宣传品500余份。结合行业特点开展法律“十进”活动,通过进社区、进家庭等方式对《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殡葬管理条例》等相关民政业务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四是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内容。

(二)坚持服务大局,普法依法治理有效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一是深化政务公开,我局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方式和程序。受理建设项目、“双随机”执法行政信息、行政处罚通知等公告进行全方位公示。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三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事通办”“跨省通办”,落实“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掌上办”“指尖办”等便民措施。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建立行政许可事项动态清单模式,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全面清理涉企收费,摊派事项和各类评比达标活动。

(三)深化普治结合,多措规范做好救助工作

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持续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努力打造更高标准、更有质量的精准救助体系。一是兜底保障精准有力。牢固树立“大救助”理念,不断深化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机制,深入推行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通过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救助内容实现“单一施救”向“综合施救”转变,有效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2023年,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高龄补贴、重度残疾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等民政救助对象12956人次,占全县人口的20.6%,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补助资金3880.99万元。今年9月份,通过召开县级联席会议为尕巴松多镇赛加村因病造成困难的1户家庭进行重病救助5.5万元。二是健全常态化数据比对预警机制,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对符合帮扶条件的监测对象分类实施、兜底保障,及时进行分类施策,做到早发现、早帮扶,确保脱贫攻坚成果。低收入人口监测1828人,全县所有建档立卡对象100%纳入了低收入监测范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三是救助服务创新深化。从10月份开始,与上级部门沟通衔接,在现有资金 873.2万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救助资金300余万元,在全省领先完成城乡一体化工作,全县2222户5056人农村低保家庭救助标准转换为城镇低保救助标准,人均年收入提高了2000元左右,实现了布局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统一的均等化社会救助体系。四是对3乡2镇11个社区和18座寺院进行全面入户摸底排查,共入户调查2078户6012人,纳入城乡低保190户402人,取消城乡低保55户214人,切实做到了对象认定精准,救助资金发放精准。五是推动慈善事业有序发展,8月份成立了同德县慈善会,并组织召开了同德县慈善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形成理事9名,理事单位5家,个人会员65名,接受各类企业捐赠6万元,真正做到了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

(四)聚焦解决养老服务短板弱项,管理提升养老服务能力。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事项,不断加大养老投入力度,逐步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为补充、村级为助推”的具有高原农牧区特色的养老服务格局。一是着眼“补短板、强弱项”,常规性开展养老机构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和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争取360万元开展同德县敬老院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村里办的起的原则,积极申报4个村级互助幸福院,优化了我县养老服务县、乡、村三级服务布局。2022年度同德县民政局被评为全州养老能力提升先进单位。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我县困难老人开展上门家政、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生活咨询、助餐服务、送餐服务、文化娱乐、日间托、家庭保洁等服务工作,截至目前,上门服务次数11267余次,服务费49.04万元;为我县常住老年人3724名给予意外伤害保险补贴5.99万元,有效化解老年人意外伤害风险。

(五)聚焦社会事务改革创新,推进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切实增强做好民政社会事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主题教育有关要求,把殡葬、婚姻和残疾人福利等各项民生实事办实办好。一是殡葬改革不断深化,推动节地生态安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完成生态安葬奖补176具,发放节地生态安葬奖补资金52.8万元;持续开展“活人墓”等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排查发现的3座坟墓已劝导搬迁。二是区划地名工作有效。与泽库县、河南县和贵南县开展边界联检活动,对照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及附图、附表,对界线标志物及两侧的地物、地貌进行了实地踏勘,并召开联席会议签订了《平安边界协议书》《边界纠纷调处应急预案》《联席会议制度》,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取得突出成效。开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我局将反馈的1026条数据已修改上报至上级民政部门,录入率达100%。三是婚姻登记服务有情。坚持以“依法行政、为民服务”为宗旨,高质量完成“520”、“七夕”等高峰日婚姻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共办理结婚登记362对,补办结婚登记64对,全部合法有效,合格率100%,在全省领先实现了婚姻登记“州内通办”。四是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投资10万元建立了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乡镇一级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配备了专职儿童督导员,村(居)配备儿童主任,形成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事事”有人管,“时时”在推动的工作格局,年内合法领养儿童8名,办证合格率达到了100%。五是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和全面推进源头治理行动,持续做好街头巡查和寻亲工作,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活动,确保辖区内不发生冻饿死伤等极端事件。截至目前,累计出动工作人员216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2人次。

(六)强化基层治理,保证规范有序发展。

我县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现有社会组织42家,从业人数1.2万人,37家已完成年检工作,年检率达到了90%,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和“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宣传引导和常态化管理,保障社会组织有序发展,截至目前我县社会团体未发生风险事件。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进一步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全面领会精神实质,迅速统一思想和行动,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执行力,进一步用党的二十大精神规范和深化依法行政工作,不断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全力以赴推动民政依法行政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以贯彻落实民政法律法规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八五”普法工作。继续加强民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普及,切实抓好教育学习,加强培训。同时,面向社会,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民政法律法规,形成知法、守法、依法履行职责的良好氛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局奠定基础。同时督促普法责任制清单,为“八五”普法工作。

    (三)全面深化改革,依法行政。民政工作面对的是人民群众,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杈益和民主政治权利,是民政工作的宗旨。社会救助、城乡低保是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的有效途径,也是群众关注的“热门”题目。为了确保社会救助正确及时我们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干法律法规、政策,同时,制定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强化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集中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面向各类社会组织法人积极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开展法治宣传、依法开展活动的重要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