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3-12-14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民政信息公开 |
心系民生踔厉奋发 惠民有感笃行不怠——以临时救助兜牢困难群众民生底线
今年以来,同德县民政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紧紧锚定主题教育根本任务和具体目标,认真谋划、精心组织,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守好民生底线,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应急、过渡的作用,把困难群众救助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推动建成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为遇困群众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01
在“合”上下功夫,形成救助合力。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全面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加强资源统筹和部门协同,形成救助合力。按照个人申请,严格审核把关,规范审批程序。同时,建立“救急难”机制,依托包村干部、村(居)委会干部等,及时发现辖区内遭遇急难事项的家庭或个人,并落实救助政策。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充分利用核对信息平台,提高救助精准度,2023年共开展业务核对408户1538人次。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促进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高效联动,使兜底保障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02
在“先”字上下功夫,做到精准救助。
建立了临时救助主动发现工作机制,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加大了针对困难群体的排查力度,抽调工作人员,深入5乡镇11个社区18座寺院走访排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基本现状,及时主动发现、了解、掌握群众遭遇的突发事件,针对特殊情况进行“先行救助”。规范特殊群体认定,临时救助制度突出“托底保障”功能,及时化解群众突发性、紧迫性生活困难,做到“应救尽救”、“应保尽保”、“应养尽养”。2023年实施临时救助2795400元。
03
在“实”字上下功夫,做到精准认定。
全面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工作机制,积极落实“政策找人”救助机制。坚持“救急救难”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实施临时救助,保障救助的时效性。帮助救助对象办理救助申请,认真审查申报家庭户口本、身份证、人口数量和家庭收入支出等信息,确保申请救助对象的情况真实可靠,临时救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把政策真正落实到有困难的群众身上,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都能得到有效保障,兜住底线,做实谋细困难群众救助民生实事工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