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同德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4-03-10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农业和水利信息公开

同政办〔2013〕158号 同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3-10 浏览次数: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关于进一步加快“菜篮子”建设实施意见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2013年11月13日   

关于进一步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为稳步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水平和保障供给能力,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增加农牧民收入,现就进一步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菜篮子”工程是支撑现代农牧业发展、确保主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积极打造“菜篮子”生产基地,带动特色种养殖专业村发展,一批区域布局相对合理、产业特色比较鲜明、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的特色产业基地正在形成。为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消费需求、稳定社会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菜篮子”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菜篮子”工程建设已成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作。由于我县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起步较晚,整体发展不均衡,规模化、基地化水平不高;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占有份额有限,经济效益难以显现;科技化、标准化程度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市场化水平低,农牧民“卖难”和居民“买贵”的问题并存;调控手段有限,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措施明显不足。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加快“菜篮子”建设步伐,把这一惠及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基本原则

——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分级负责,强化责任落实,不搞大包大揽。加大政府对“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投入,引导各类资本参与“菜篮子”工程建设,支持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菜篮子”生产,运用大市场、大流通的理念,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加强流通、销售服务,保障“菜篮子”综合供给。

——增加数量与提高质量相促进。加强基地建设,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稳步提高生产力,增加供应量。建立健全“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实现“菜篮子”产品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化。

——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相配套。与全县总体发展规划和各乡镇发展规划特别是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巴沟农业区建设、土地整理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兼顾全县及相邻县的消费需求,规划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新基地。在城镇化推进中,必须集约节约用地,预留足“菜篮子”建设用地,严禁拆光占尽。

——保障供给与促进增收相统一既要防止市场供应短缺,又要防止生产过剩,使物价总体保持合理水平,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推动农牧民增收和市场供应稳定。

——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即重视生产能力提高,有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农牧业,促进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牧业,体现绿色、无公害、有机、生态发展理念,实现“菜篮子”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扩大生产和搞活流通相结合的原则,大思路规划、大手笔建设、大力度推进、大规模发展,通过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调控保障机制,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居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菜篮子”工程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主要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生产布局合理、总量满足需求、品种更加丰富、季节供应均衡,“菜篮子”产品的自给水平逐步提高;农牧区“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到加强,流通环境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产区和销区的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落实,供应保障、应急调控、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全县肉产量达到1.1万吨,奶产量达到1.3万吨,蔬菜产量达到160吨,禽蛋产量达到70吨。牲畜出栏率达到45%,商品率达到40%,主要农畜产品自给率达到50%以上。

 四、区域布局

以沿黄地区为核心区,以半农半牧区为辐射区,以广大农牧区为资源接续地,集中连片建设“菜篮子”生产基地。种植业方面坚持设施蔬菜与露天蔬菜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巴沟乡为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果蔬生产基地。到2015年新建第五代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100栋(每栋使用面积0.5亩)。到2020年新建150栋,使全县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数量达到286栋,计划在巴沟乡直德、上才乃亥、团结、上阿格和班多村、游牧民定居工程牧民居住区和生态移民点建设一批蔬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在巴沟乡建立蔬菜生产基地500亩、露天蔬菜生产基地300亩。突出反季节特色蔬菜和高原特色果品,进一步提高蔬菜和果品的保鲜、贮藏、加工能力,着力在绿色有机基地建设和认证、提高基地设施配套标准、培育产地市场上下功夫,使果蔬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养殖业方面充分利用我县藏羊和牦牛两大畜种优势资源,采取牧繁农育、农牧结合的方式,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肉羊肉牛养殖和牛羊育肥产业,积极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牛羊肉品牌。着力发展高原型良种牦牛扩繁,农牧区藏羊繁育,扶持发展巴沟农业区兔、禽示范养殖;着力发展河北、秀麻两乡高原型牦牛繁育供种基地和尕巴松多、唐谷两镇绵羊育肥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县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7个,其中肉牛羊养殖场 3个、獭兔禽养殖场1个、珍珠鸡养殖场1个、草原鸡养殖场2个。重点打造“五大”特色种养区一是高原牦牛养殖区。在河北、秀麻两乡已建立良种牦牛管理中心、4个核心群基地的基础上,逐步在尕巴松多、唐谷两镇推广良种牦牛繁育,使全县良种牦牛种群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全县能繁母牛规模达到2.5万头以上、核心群规模达到550群以上、年供种能力达到3500头以上。同时,依托斯尔央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牧户”的运行形式,着力打好“有机品牌”,提升园区经济效益。二是绵羊育肥养殖区。依托牧区畜用暖棚建设项目,在已建的尕巴松多、唐谷两镇已建标准化绵羊养殖小区22个的基础上,再修建标准化绵羊养殖小区32个,使两镇33个村每村有一座养殖小区,每个小区年育肥绵羊1000只以上,力争全县年育肥规模达到3万只,带动全县养殖业向建设养畜、科学养畜方向转变。三是农区特色养殖区。充分利用巴沟农业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农促牧”的农区养殖业。在巴沟乡下阿格、上才乃亥、下才乃亥三村各新建绵羊育肥示范小区一个,年育肥绵羊4000只以上;在新村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獭兔规模化示范养殖小区一处,年养殖獭兔2000只以上;在上阿格、班多等八村建立土鸡规模化示范养殖大户10户,年养殖土鸡4000只以上;在下阿格村建立珍珠鸡示范养殖基地一处,年养殖珍珠鸡500只以上;在新村、直德、团结等村建立生猪养殖基地,年养殖生猪2000头以上。四是设施蔬菜种植区 在同德县现代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已完成36栋蔬菜生产区和1600平方米休闲观光园区的基础上,全面建设完成智能化育苗区3000平方米、蔬菜加工车间2000平方米,同时,加大露天蔬菜生产规模,进一步提升园区整体功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双赢。五是高原牦奶牛养殖区。依托龙头企业产业化项目,在巩固提高同德县雪域高原高青王者牦牛乳业有限公司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支农扶持资金项目,建立唐谷镇奶牛养殖示范基地,着力发展牦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加工业,积极打造同德县无公害、绿色、有机乳制品品牌。通过建立“五大”特色种养区,积极探索农牧区种养业发展新途径,加快种养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要将“菜篮子”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成立“菜篮子”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重点抓、主管领导具体抓,抽调农牧、科技、发改(物价)、财政、扶贫、建设、国土、交通、环保、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在农牧部门设立专门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统一指导本地“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各负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协作,形成“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要严格实行“菜篮子”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其纳入县、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引导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规划引领。根据省、州“菜篮子”工程建设总体部署和全县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区域布局,县政府要精心谋划,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别制定科学管用的本地区“菜篮子”工程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并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

   (三)专项政策扶持。建立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菜篮子”工程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对园区、企业、基地、合作组织给予倾斜;有效开展银企对接,金融机构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小额信贷资金,扶持“菜篮子”工程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菜篮子”工程建设,吸引社会民间资金举办各类经济实体。国土、发改、工商、税务、电力、水务等部门对菜篮子经营主体要落实用水、用电、用地优惠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费,积极创造招商引资良好社会环境。

   (四)健全完善机制。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和供应平衡调节机制,完善信息采集、发布和预警预报机制,引导“菜篮子”产品合理生产,避免总量供求失衡和价格大幅波动。出现局部性供过于求时,支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等入市收购,异地远销;局部供不应求时,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调运并促进生产恢复。完善地方“菜篮子”产品储备体系,统筹产销平衡,维护市场稳定。积极探索和落实国家“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险制度,扩大重要“菜篮子”产品保险的覆盖面,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全覆盖。

   (五)加强质量监管。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生产(养殖)基地建设与农业科技推广、“三品”认证基地及良好农业规范试点建设等项目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按照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相关技术规范及其实施细则要求,建立健全大中城市批发市场“菜篮子”产品准入制度。加强“菜篮子”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推动建立“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六)加强产销衔接。加快建立“菜篮子”产品产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为政府决策和农牧民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畜产品营销促销活动,培育一批品牌展会,为密切产销关系提供广阔平台。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健全“菜篮子”产品产销网络,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品牌化营销。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