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同德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5-10-26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农业和水利信息公开

同德县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0-26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进一步发挥气象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同德县气象事业发展,现结合我县实际,就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 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0年,突发气象灾害预报提前量达30分钟以上,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稳定在85%以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达到90%,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超过80%以上,气象灾害防御规划覆盖率达100%,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构健全率达95%,气象服务领域更加广泛,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生态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围绕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圈,提升生态气象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做大做强以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干旱、降低空气污染为主的冬春季人工增雨(雪)工作。积极探索为农牧业服务长效机制,加大面向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服务。建立农牧业气象灾害灾前预警、灾中监测、灾后评估服务体系。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力,开展气候资源的监测、评估和区划,为县农牧、环林、水利、交通、建设等部门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提供服务工作。加大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乡镇建设力度,发挥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信息员在应急联动、科普宣传、灾情调查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农牧业气象服务专业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进一步理顺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协调和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作业站点建设和作业人员队伍建设,完善作业人员退出和准入机制。健全完善人工影响作业指挥系统,延长人工增雨(雪)时段,将以抗旱保春耕为主的冬春季人工增雨(雪)工作扩展到改善生态、应对森林草原火险并重的领域。加强对干旱、冰雹等灾害的动态监测和区域联防,科学调整作业布局,加大作业力度。

  (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根据需要组织发改、民政、国土、环林交通、气象、水、农牧、财政、安监等部门不定期研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各乡(镇)成立气象防灾减灾地方机构,通过建立灾害信息队伍等方式,解决气象防灾减灾人员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民政、国土、气象等部门信息员队伍的作用,有效利用气象、水利等部门建设的雨量监测点、大喇叭和LED显示屏,加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播。将气象防灾减灾规划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体系,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建立广播、电视、通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建立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和气象手机短信“全网”发布机制。统筹推进农村牧区(社区)以及学校、医院、车站、旅游景点、建设工地等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的气象信息接收和传播设施建设。创新气象信息发布渠道,应用微信、微博等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率和时效性。

  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通过演练等形式,发挥预案在应急组织指挥、预防与预警、应急处置和保障中的作用。加强气象科普基础设施、校园气象站建设,各部门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科普知识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活动,提高气象知识普及率和气象灾害应对、处置能力。

  (三)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现代化。不断丰富灾害性天气监测、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影响评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为农牧服务、人工影响天气、公众气象服务等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将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列入当地政府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开展人体舒适度、穿衣指数气象预报,推进交通、旅游、能源及森林防火专业气象服务。完善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统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站和特色农业生产区气象设施建设,开展气象为农牧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

   (四)加快推进气象预报预测体系现代化。开展城市、乡镇及重点区域精细化天气预报,强化分灾种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建设,建立县级气象灾害信息监测预警中心和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灾害性天气分区预警准确率和时效性。以数据预报产品和多种观测资料的综合应用为基础,不断完善天气预报系统。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短临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开展空间分辨率精细化到乡镇的气象要素数值预报。

   (五)加快推进综合气象观测体系现代化。加强对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发挥海南州新一代天气雷达、不同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等气象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强化县级区域和周边附近台站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和联报联防任务,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率和预警预报的及时率,不断提升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警预报能力。

    加强综合观测资料的融合分析和应用,强化对中尺度强

对流、暴雨(暴雪)的发生机理研究,完善中尺度天气分析

业务,提高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加强对中期

集合数值预报系统产品的释用技术研究,中期预报时效由目

前7天预报延长到10天。开展月、季、年的多时间尺度和滚动月短期气候预测业务。

  依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保证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将气象部门纳入城镇规划审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六)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体系建设。将气象科技工作纳入全市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研究计划,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充分利用各自人才与资源优势,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效益。

  三、保障措施

   (七)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成立县政府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成员由发改、财政、公安、城建、国土、农牧、林业环保、水务、交通等部门组成,加强组织协调,研究解决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八)强化资金投入保障。气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财

政支持,把增强气象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所需的事业经费纳

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对重大气象工程、气象科学研究

和技术开发项目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

制,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气象工作法治化。气象工作法治化是全面推

进气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全面推进气象工作法制化,要将

气象部门纳入当地安全生产委员会,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准备监督检查、防雷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气象部门要全面梳理气象行政管理职能,制定气象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提升依法履行气象社会治理能力,提高依法管理气象事务水平。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等气象法律法规宣传、实施和标准化管理。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