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同德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5-10-27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农业和水利信息公开

同德县人民政府 关于对同德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划定建议方案的核查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0-27 浏览次数: 【字体:

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办公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第81次常委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先行开展三江源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按期完成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办公室生态红线现场核查工作培训会确定的各项核查任务,培训会后,我县尽快成立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业人员深入现场进行了实地核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域简介

(一)概况

    同德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海南藏族自治州南部。北与贵南县接壤,东与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相邻,南与玛沁县相接,西与兴海县相邻。总面积469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64%。距省会西宁263公里,州府恰卜恰258公里。全县辖2镇3乡73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居委会。有藏、汉、回等6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90.3%。有可利用草场679万亩,耕地12.7万亩,森林总面积8116万公顷。   

(二)下达建议红线情况

2015年6月19日省委第81次全委会研究确定了《三江源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办公室根据《方案》精神,经与青海省国土二调数据衔接融合,形成了同德县生态保护红线(一期)建议方案,并拟定同德县生态保护红线区位于唐谷镇、秀麻乡,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00°13′50″-100°38′16″,北纬34°42′10″-35°15′32″,初步划定红线区面积812.1平方公里,红线区域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功能,生态系统类型以天然林和草地为主,重点保护天然林和草地生态系统、湿地及野生动植物。

    二、核查工作开展情况

   (一)现场核查工作过程

根据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办公室下达的同德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建议方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并成立了以主管环境保护和林业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局长为副组长,国土、发改、农牧、水利、住建、交通、三江办、唐谷镇政府、秀麻乡政府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同德县生态保护红线区核查工作领导小组,于10月9日从各个部门抽调技术人员,对《三江源生态保护红线核查工作指南》和《同德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划定建议方案说明》等文件进行了集中培训学习,培训后当日深入现场开展了核查工作,12日全面完成了核查任务。

   (二)现场检查任务

现场核查人员根据核查工作技术指南,确定了核查的主要任务,重点核实了生态保护红线区与现有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规划及各类“十三五”规划初稿的衔接情况,实地查看了红线区内交通、水利、耕地、畜牧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同时,根据实地路况,现场采集了边界和重要拐点坐标,认真填写了生态红线保护区域信息现场核查表。

    三、核查结果

   (一)与重点规划衔接结果

经现场实地核查,同德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建议方案)812.1平方公里均位于《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限制开发区,红线区未纳入同德县“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属性为牧草地,属环境敏感区天然林范畴,均未纳入各类“十三五”专项规划。

   红线区域内人类活动现场核查结果

经核查,生态保护红线区(建议方案)中有两个乡镇,唐谷镇、秀麻乡,存在耕地、交通运输、水利、能源、畜牧业等重大基础设施。红线区内人类活动以牧户放牧为主,共有牧户2413户。

   (三)红线区域生态环境现状

经实地核查,红线区域内生态系统类型以草地、湿地和天然林为主(冬春季节基本大雪覆盖,呈现一片雪山,夏秋季节基本为湿地、林地、草地)。生态区域类型为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较好。目前无任何开发建设,无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森林资源锐减等生态破坏现象。

    四、核查意见

   (一)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划定范围的核查意见

经实地核查,并与重点规划等衔接后,县政府研究同意《同德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建议方案》划定范围。

   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划定比例和分布的意见

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同德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建议方案》划定比例和分布范围(即生态红线保护区面积812.1平方公里,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00°13′50″-100°38′16″,北纬34°42′10″-35°15′32″,占县域国土面积的26.4%,主要分布在唐谷镇、秀麻乡范围内)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工作建议

    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中,建议勘测设计部门继续加强与地方部门的沟通和衔接,确保红线区水源涵养功能得到有效保护,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附件:1.同德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信息现场核查表

          2.同德县现场核查照片信息记录表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