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同德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3-06-27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乡村振兴信息公开

念好“六字”口诀,全面推进问题整改工作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27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动员部署会议精神,高质量完成国家、省、州反馈及自查问题整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1335”总体发展思路,切实保障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同德县念诀,积极深入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工作。

认真“谋”,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县委各常委、县政府各副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主要成员的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调研问题整改工作7次。领导小组下设9个专项组、由各县级相关领导为专项组组长,根据任务分工牵头负责整改专项工作,形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副县级领导协同抓的工作格局。考核反馈及自查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结合行业部门职责,制定下发了《同德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直部门责任清单》,将工作任务绘制成“作战图”,确保目标清晰化、任务清单化。在思想、行动上、落实上形成全县上下联动、合力整改的工作格局。

全面“排”,准确摸清底数找准问题所在。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紧盯全县13748农牧“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收入等硬性指标,对所有农牧户采取“看”生活状况、“问”政策落实、“算”家庭收入等方式进行全面排查,了解帮扶措施是否到位、有效。持续关注易致贫返贫监测对象,对新发现疑似易致贫返贫对象,建立健全部门联动风险预警机制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并抽样全县130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抽样调查工作,对抽样选取的农户从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种养殖业支出等进行如实记录,最终统计农牧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针对样本户存在实际问题和困难,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做到收支明细不漏记、重记做到记账真实、全面、完整为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等提供重要参考

紧盯“严”,加强督导检查推动工作落实。根据专项工作组职责和县级领导干部“十联”的工作要求,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召开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联席会,强化对巩固“四不摘”政策成果的跟进监督。采取暗访调研、实地督导以及会议调度、现场调度、专项调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的督促和指导,压实责任,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切实为各乡镇抓好问题整改、弥补工作短板指明了方向。截至目前,对问题整改工作督导检查覆盖5乡镇72个行镇村,共计督导检35次,为高标准推进问题整改工作不断夯实基础。

仔细“筛”,坚决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各县级联乡领导全面完成我县脱贫人口收入不增反减的270户1000人的排查,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及完成期限。逐级建立健全县—乡—村相关档案资料,做到精准监测、精准核实,找准找实收入下降点,制定出台“一户一策”的措施,由联点帮扶单位和结对干部开展针对性帮扶工作,使收入下降人群的占比减少督促各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对因病、因学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进行入户调查,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的救助政策,取消不符合救助对象人员,共入户核查300户970人。新增城乡低保140户2人,取消27户96人,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着力提升脱贫户、监测户收入水平,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巩固衔接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突出“督”,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由县纪委监委联合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加强衔接资金项目的监管,对全县衔接资金项目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解决衔接资金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不发生未批先建、以拨代支、超进度拨款、共管账户虚增支出、工程量造价等方式抬高支出进度。严格落实“周调度,月通报”制度,督促加快资金支出和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作有序高效推进。截止目前,中央和省级资金安排率达100%中央衔接资金支出3288.16万元,支出进度35.33%,做到及时录入支出数据,确保直达资金监管系统支出数据与防返贫检测系统资金支付一致。

结果“实”,规范验收整改工作落实情况。加强与五乡镇及各部门的沟通协作,构建整改责任体系,始终把问题整改作为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全面排查问题,本着“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符合要求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的原则进行验收。督促各乡镇、各部门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和相关数据报表,并及时开展数据比对分析。截至目前,已形成各负其责、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工作格局,确保问题整改工作有力有效进展。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